首页 > 协会介绍 >
绿色发展造就广东新“名片”
经过大力整治,一条昔日异味冲天的臭水沟变成了亲水景观样板河,如今的惠州金山河河畅水清、岸绿景美,其水清岸绿工程荣获中国人居范例奖。
全市累计推广使用电动出租车3000辆、新能源公交车7000辆……漫步深圳街头,人们难以闻到刺鼻的机动车尾气。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,见证这个城市飞速发展的栋栋高楼大厦特别引人注目。
一个个鲜活案例,生动展现了全省各地正以实际行动加强环境保护,建设美丽广东,争当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排头兵。广东在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同时,也让山清水秀成为常态。
经济在增长污染在减少
省委、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,坚持绿色发展、生态优先。出台一系列全局性、战略性环保政策,以最严格的制度保护环境。《关于加快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》《广东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》,新修订的《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》等重要文件、法规陆续出台,《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》《珠三角清洁空气行动计划》,以及大气、水、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迅速实施。
以环境保护为重要抓手和目标,广东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,不断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。2012年,广东省印发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,21个县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,占全省陆域面积25.3%。广东还率先实施生态严格控制区空间管制政策,控制区禁止一切开发建设。在珠三角地区和重点流域、重点行业实施更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,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和合理布局。推动石化、钢铁等排放大户向环境容量相对充足的广东东西沿海布局。
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,广东坚决说“不”。环保投入持续加大,“十二五”期间全省各级财政生态环保投入就达1100多亿元。
既要绿水青山,也要金山银山。5年来,广东经济在增长,污染排放不断减少,环境持续改善。“十二五”全省节能减排任务全面超额完成,单位GDP化学需氧量、氨氮、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分别下降44.7%、43.5%、46.3。%、49.9%。2016年全省平均灰霾天数降至1989年以来最少,大江大河水质保持良好。
蓝天白云成广东新“名片”
日前,环保部公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空气质量状况显示,珠三角区域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0.0%,在全国三大重点区域中居第一位。
不仅珠三角,5年来,广东全省空气质量也在持续改善,PM2.5浓度连续3年下降。2016年全省空气质量达标率达92.7%,PM2.5、PM10年均浓度分别为32微克/立方米、48微克/立方米,同比均下降5.9%,连续两年全面达标。
广东还持续实施珠江三角洲清洁空气行动计划,在国内首个实行大气区域联防联控,坚持实施大气主要污染物“倍量替代”:珠三角新上项目实行2倍以上削减量替代,其他地区实行1.5倍以上削减量替代。
5年来广东克难攻坚,平均每年完成3000余个大气污染治理项目。全省12.5万千瓦以上燃煤火电机组已全部完成降氮脱硝改造;燃煤机组“超低排放”改造加快推进;水泥、钢铁、石油石化行业企业也基本完成烟气脱硫、脱硝治理。
治气更加精细化。针对机动车污染,广东“车、油、路”结合推进机动车污染治理。黄标车淘汰连续超额完成国家任务。车用汽柴油全部升级到国五标准,在全国率先建成跨区域黄标车限行区联合执法网,实现联合电子执法。
空气质量“微笑曲线”加速上扬,蓝天白云成为广东新的靓丽名片。
“挂图作战”攻坚水污染
省环保厅近日发布的今年4月饮用水源水质情况显示:据监测,全省的79个地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,100%实现达标。省环境监测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,全省水环境质量多年来总体保持稳定,主要江河干流水质保持优良,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得到保障。
茅洲河等“六河”整治也不断取得新进展。近日省环保厅通报显示,“六河”中去年小东江实现水质目标,其余五河水质也逐步改善,污染呈现下降趋势。
治水仍需再攻坚。2016年6月,省委、省政府建立了高规格的协作机制,协调、督促和指导全省特别是珠三角区域的水污染防治。广东坚持“保好水”,突出“治差水”,省环境保护厅组织各地绘制沿河排污口分布图,在此基础上先后对练江、茅洲河实行“挂图作战、系统治水”,动态更新重点整治工程进度,今年更将“挂图作战”治水推广至全省各地。
*免责声明:本文来源于南方网,协会对此文的真实性、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仅供参考!
欢迎关注广东省净水设备协会,扫描下面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:gdsjsxh